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道路两旁栽植的杨树和柳树为河北省张北县二台镇金家村穿上了一件“绿衣裳”。成片的春秋大棚引人注目,星星点点的马铃薯花点缀了整个金家村,“产业扶到户,致富有门路”的标语格外显眼,表达了村民们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愿景。近年来,马铃薯已经成为金家村村民们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金家村是二台镇下辖的行政村之一,其实是由金家村、赵家村、小白塔3个呈“品”字形分布在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自然村组成;其中,金家村占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因此行政村便以“金家村”整体命名。全村中现共有239户,681人,而马铃薯种植大棚则有700多个。
行走在金家村,路边的马铃薯花随处可见,乔木、灌木、农作物相结合的方式为金家村装扮出一条秀美的景观带。
“村里有80户村民种马铃薯,村民们借助马铃薯产业过上了好日子。不仅如此,金家村种业发展还带动了全镇、全乡、全县的发展。”金家村党支部书记孙守清说,在这里,有“大白花”、“夏波蒂”、“荷兰14号”“荷兰15号”等多个系列15个品种的繁育,形成了完善的脱毒马铃薯繁育生产线。
马铃薯大棚内,既可以看到纯白花瓣、鹅黄嫩心的马铃薯花,也可以看到散落在地上大大小小的微型薯,其间,几位村民正在忙活着——分拣微型薯是个细心活,筛捡好的种薯根据个头大小分类包装,待到明年四月种下,成熟后就成了我们吃的马铃薯。
“微型薯也是种薯,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清除薯块体内的病毒后,获得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侵染的种薯,这种培育技术,确保了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孙守清说。
在金家村说起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孙守清功不可没,他不仅是村干部,还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既然当上了村干部,就要为百姓做些实在事,只有我把马铃薯产业做的像样,大家才愿意跟着我一起干。”孙守清说。
金家村由于土质沙化,资源贫乏,村民一直靠旱作农业广种薄收维持生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们有了扩种马铃薯等农作物的意识,但由于良种和科技投入跟不上,导致产量平平,经济发展缓慢。
“要想让金家村快速转型,最可靠的就是利用产业发展摆脱贫困。”孙守清深知这点。利用3年时间,孙守清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为100余户农村免费提供良种、传授技术,逐渐做大做强金家村马铃薯产业。现如今,金家村建有年产3000万株脱毒马铃薯种苗培育室一处,建设脱毒马铃薯网棚388个,配建储量能力2000吨的贮藏窖。
产业链建立起来,腰包鼓了,村民们积极性自然高。如今村民们纷纷跟孙守清种起了马铃薯。2014、2015年他带动34户、87人致富,今年预计可带动35户、49人增收,社会效益辐射周边30多个乡镇。这些数字还在逐年增加。
“现在村里的条件日益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孙守清说,金家村的马铃薯事业前景一片大好,良种不仅出售周边乡村,还远销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和内蒙古等地,为金家村打出了特色品牌。现在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有的成了养鸡专业户,有人建起了农家院,着手开辟农家旅游新天地。
为降低马铃薯和蔬菜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解决增产不增收问题,村内计划建设1000平方米的蔬菜恒温库一座,方便村民蔬菜仓储和销售。恒温库建成后,以租赁形式出租给村民,村民从中获得分红,又将有122户村民收益得到提高。
孙守清说,下一步,他们将对村里的旧供销社、旧学校也将进行改造修缮,以修旧如旧原则恢复,让更多人留住“乡村记忆”;同时,凭借成熟的马铃薯产业链条,金家村还将建设马铃薯展馆和民俗博物馆,深入发掘马铃薯历史文化,回顾金家村发展变迁;为了留住乡村味道,村里还将继续在马铃薯上做大文章,推出“土豆宴”等符合金家村村情特色的饮食文化。一个传统却也是全新的宜居宜业的马铃薯“特色村”正在崛起。
(来源:河北新闻网) 【原题目:张北县金家村:宜居宜业的马铃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