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轰鸣的雷声,暴雨裹挟着冰雹降临冰城哈尔滨。6月12日下午2时左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突降规模很大的冰雹。据哈尔滨新闻网报道,哈尔滨原本晴朗的天空开始阴云密布,紧接着便开始出现强降雨天气。下午2时,哈尔滨上空降下冰雹,起初冰雹是黄豆粒大小,渐渐变大,部分冰雹达到1角硬币大小。
2015年6月份东北地区也出现过强降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造成多种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1.2亿元。今年的这次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黑龙江省西南地区,包括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哈尔滨西部以及东北区域的佳木斯。东北马铃薯主产区讷河市暂时未出现冰雹天气。中国马铃薯网提醒广大薯友,近期全国多地有可能出现雷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应提高警惕,预防并降低极端天气对农作物带来的危害。
冰雹对马铃薯的危害
目前东北地区马铃薯正值发芽期,还未到花期,突遇冰雹这类强对流天气,作物地上大部分芽叶会被冰雹打落,生长点破坏,嫩茎折断,造成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失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植物政策的新陈代谢紊乱,土壤养分大部分被消耗,导致生育期延后,同时破坏了前期萌发的花芽,造成产量大幅度降低,进而影响后期市场交易价格。
夏季或进入拉尼娜状态
冰雹属于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常发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解释成因往往会提及自2015年4月开始的极强厄尔尼诺事件。根据最新大气海洋监测结果,这场持续13个月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已于今年4月结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影响消失。在2016年汛期海洋灾害预警报工作媒体沟通会上,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室副主任透漏,2015/2016年极强厄尔尼诺事件是有海温记录以来史上第二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峰值出现在2015年11月。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多具有延迟性,本次事件虽已结束,但对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仍将持续。与此同时,据预测今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进入拉尼娜状态。
一波刚走,一波又来。频频出现影响气候变化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究竟是什么含义?据了解,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常带来干旱、洪水等灾害。拉尼娜现象则与之相反,该区域海水温度异常降低。这两种现象都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拉尼娜的危害通常弱于厄尔尼诺,但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表明,拉尼娜发生后,我国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尽管拉尼娜现象未必直接作用于主汛期,但对后期气候走势的影响不容忽视。
来源: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 【编辑:济宁市中粮农产品投资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