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在东营黄三角农高区含盐量为5‰的盐碱地上,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山东省农科院选育的耐中度盐碱马铃薯新品系“Z1281”表现出色,经“耐盐碱优质马铃薯突破性新品种选育”项目测产专家组实收实测,亩产量达3032.47公斤,创造了马铃薯在中度盐碱地上的单产新纪录。
希森集团2022年在东营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农业技术综合集成示范基地建立了面积为65亩的耐盐碱马铃薯试验基地,包含中度盐碱地试验田25亩、轻度盐碱地示范田40亩。“为了能育出真正耐盐碱马铃薯品种,我们团队两年前就对这块试验田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为育种选种打下基础。”马铃薯育种及栽培专家崔长磊说。
全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可利用的约5.5亿亩,是一笔“沉睡”的宝贵资源。“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希森集团董事长梁希森说。
东营市有盐碱地面积340万亩,2017年,希森集团、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山东省农科院承担了山东省良种工程——马铃薯耐盐碱育种项目,在东营黄三角农高区设立研究基地,集团总经理胡柏耿带领近30人的马铃薯育种及栽培专家团队,联合国内外18个科研机构,收集6700余份不同的种子资源,开始了耐盐碱马铃薯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协作攻关。
经过连续5年的试验研究,科研团队在盐碱地上对746个杂交组合的175224个单株、6670份资源和167个品种进行筛选,选育了耐盐碱材料35份。在轻度盐碱地上,“希森6号”曾表现出色,2020年经测产,平均亩产达4413公斤,亩均收入6000元以上,填补了国内耐盐碱马铃薯的空白。“新品系相比‘希森6号’耐盐碱性更强,中度盐碱地上实现亩产超3000公斤,打破单产新纪录实属不易。”省农科院研究员、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王培伦说。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德州新闻网,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6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