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9月17日,滕州本地的马铃薯还长在田里,位于大坞镇大市庄村的滕州市恒裕食品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却有汽车拉着一车车马铃薯来往穿梭。
“运进来的是我们从内蒙古收来的马铃薯,运出去的是我们替村民从内蒙古购来的马铃薯种。”46岁的刘恒涛介绍说,每年除了满足自己用种,恒裕公司还要帮周边村村民买回4000多亩地的马铃薯种。
从城市来到乡村,由商人变身为一位种马铃薯的新农人,刘恒涛的跨界步伐很大。11年来,这位曾经的都市青年,已成为当地村民口中的“马铃薯大王”。尽管之前做过马铃薯出口贸易,但刘恒涛并没有种田的经验,这让开局困难重重。“2010年,我第一年种马铃薯,种了438亩。”刘恒涛说,当地马铃薯的平均亩产在6000斤以上,而他一亩地只收了两三千斤。那一年,他亏了140多万元。
学习和探索成为破局之路。跟着村里的农民学习怎么选种、栽植、管理,探索病虫害的生物防控方法等,慢慢地,刘恒涛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原来全部露地种植,400多亩地,从开始种到种完要一个多月时间,那边苗都老高了,这边才种下去。现在,我们按500亩一方,每方一半种露地,一半种大棚。种植时间也特意错开,从1月10日开始种,一直种到3月初。”刘恒涛介绍说,这样种的好处是人能忙得过来,而且拉长了新薯供应市场的时间段。
与此同时,刘恒涛还把新技术、新科技引入农田管理。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施肥、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无人机飞防等。“原来浇地要修垄沟,打药要雇好多人,工作好些天。现在浇地只需摁按钮,打药用上了无人机,一天能打几百亩。”他说。
通过几年的发展,恒裕公司种植的马铃薯不仅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而且还有了品牌,市场也越来越广。从最初的一窍不通,到现在带动一方农民发展,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刘恒涛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从城市来到农村创业,我没后悔过。”
(来源:农村大众报)【原题:白领回村当“马铃薯大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