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十几台收获机在田间往来穿梭,数百人飞快地捡拾翻上来的马铃薯,满载而归的拖挂货车从地头轰隆隆地驶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能相信,分田到户40年后,还能看到如此热火朝天的丰收场景。这里就是甘肃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之一。

黄河水滋润了条山马铃薯产业,该产业也为周边群众增收提供了机会。马铃薯产业负责人陈爱年说:“今天来干活的群众得有300人,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捡装马铃薯200袋,收入200元。一个收获季50天左右,平均每人可增收1万元。仅马铃薯捡装一项,我们每年雇工的费用就达500万元。”
目光再次投向眼前的大地,被机械翻起来的马铃薯像鹅卵石一样一垄垄铺在地里,已经装袋的马铃薯在田间站成整齐的队伍,整装待发。忽然想起在景电工程博物馆看到的一组数据:1972~2017年,景电一期工程累计提水60.75亿立方米,一、二期工程累计粮食总产92.18亿千克、经济作物37.76亿千克,总产值198亿元。这些数据和眼前丰收的场景交织在一起,犹如一首由远及近、由干渴龟裂而汹涌澎湃的歌,这首歌里,有母亲河滚滚的涛声,有红红火火的绿色产业,还有加快发展的激情和景泰人民来自心底的喜悦……
(来源:一线百态) 【原题目:马铃薯唱出澎湃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