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运方法:
1.沟藏 辽宁旅大地区,7月收获马铃薯,预贮在空房内或荫棚下,直至10月下旬沟藏。贮藏沟深1—1.2米、宽1—1.5米,长度不限。薯块堆至距地面0.2米,上面覆土保温,以后随气温下降,分期覆土,覆土总厚度为0.8米左右。薯块不可堆得太高,否则沟底及中部温度会偏高,很容易腐烂。
2.窖藏 山西和西北地区土质较黏重,多采用井窖窖藏法。每窖室可贮藏3000千克。井窖结构可参见蔬菜贮藏的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相关部分。
在有土丘或山坡地的地方,民可采用窑窖贮藏。以水平方向向土崖挖成窑洞,洞高2.5米、宽1.5米、长6米。窖顶呈拱圆形,底部也有倾斜度,与井窖相同。每窖可贮藏3500千克。
井窖和窑窖利用窖口通风并调节温湿度。窖内贮藏不宜过满。气温低时,窖口覆盖草帘防寒。如管理得当,窖温稳定,贮藏效果好。
3.棚窖贮藏 东北地区多采用。棚窖与大白菜窖相似,深2米、宽2—2.5米、长8米,窖顶为秫秸盖土,共厚0.3米。天冷时再覆盖0.6米稿秆保温。窖顶一角开设一个0.5米×0.6米的出入口,也可做放风用。每窖可贮藏3000—3500千克。
黑龙江地区马铃薯10月份收获,收后随即入窖,薯堆1.5—2米高。吉林9月中下旬收获后经短期预贮,10月下旬再移入棚窖贮藏。冬季薯堆表面要覆盖稿秆防寒。
4.通风库贮藏 一般散堆在库内,堆高1.3—2米,每距2—3米垂直放一个通风筒。通筒用木片或竹片制面栅栏状,横断面积0.3米×0.3米。通风筒下端要接触地
面,上端伸出薯堆,以便于通风。如果装筐贮藏,贮藏效果也很好。贮藏期间要检查1—2次。
不论采用哪种贮藏方法,薯堆周围都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利通风散热。以通风库的面积计算,空隙不得少于1/3。
5.化学贮藏 南方夏秋季收获的马铃薯,由于缺乏适宜的贮藏条件,在其休眠期过后,就会萌芽。为抑制萌芽,约在休眠中期,可采用α-萘乙酸甲酯(又称萘乙酸甲酯)处理。每10吨薯块用药0.4—0.5千克,加入15—30千克细土制成粉剂,撒在薯堆中。还可用青鲜素(MH)抑制萌芽,用药浓度为3%—5%,应在适宜收获期前3—4周喷洒,如遇雨,应再重喷。
6.运输与包装 短途运输可用汽车或中小型拖拉机及人力三轮车等工具,包装以筐装为主,也可散装;中长途运输以汽车、火车为运输工具,以麻袋或编织袋及筐、箱等包装。
运输时要防高温、防潮、防冻,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本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进行商业性转载。
转载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