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茄二十八星瓢虫英文名Eggplant lady beetle异名酸浆瓢虫 学名 Henosepilachna sparsa orientalis Dieke鞘翅目,瓢虫科。别名酸浆瓢虫。异名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Fabriciu3)、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Fabricius)、E. sparsa orientalis Dieke。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抵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东起国境线,西至陕西、甘肃,折
[为害症状]成虫和幼虫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呈网状,严重时全叶食尽,此外尚甜食瓜果表面,受害部位变硬,带有苦味,影响产量和质量。
[发生规律]茄二十八星瓢虫在长江流域年发生3~5代,以成虫越冬。以散居为主,偶有群集现象。越冬代成虫产卵期长,故世代重叠。成虫具假死性,有一定趋光性,畏强光。卵多产在叶背,也有少量产在茎、嫩梢上。幼虫的扩散能力较弱,同一卵块孵出的幼虫,一般在本株及周围相连的植株上为害。幼虫比成虫更畏强光,成、幼虫均有自相残杀及取食卵的习性,幼虫共4龄,多数老熟幼虫在植株中,下部及叶背上化蛹。该虫第二、三、四代为主害代,此期正值6、7、8月夏季茄科蔬菜的生长盛期;8月底至9月初,茄科作物陆续收获、翻耕、幼虫和蛹死亡率较高,幼、成虫向野生寄主及豆类、秋黄瓜上转移,10月上、中旬开始,成虫又飞向越冬场所。
[形态]成虫体长6mm,半球形,黄褐色,体表密生黄色细毛。前胸背板上有6个黑点,中间的两个常连成一个横斑;每个鞘翅上有14个黑斑,其中第二列4个黑斑呈一直线,是与马铃薯瓢虫的显著区别。卵长约1,22nm,弹头形,淡黄至褐色,卵粒排列较紧密。末龄幼虫体长约7mm,初龄淡黄色。后变白色;体表多枝刺,其基部有黑褐色环纹,枝刺白色。蛹长5.5mm,椭圆形,背面有黑色斑纹,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
[习性]分布我国东部地区,但以长江以南发生为多。在广东年发生5代,无越冬现象。每年以5月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成虫白天活动,有假死性和自残 性。雌成虫将卵块产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为害,稍大分散为害。老熟幼虫在原处或枯叶中化蛹。卵期5-6天,幼虫期15—25天,蛹期4—15天,成虫寿命25—60天。
[防治]
(1) 农业防治:人工捕捉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用盆承接,并叩打植株使之坠落,收集后杀灭。人工摘除卵块。雌成虫产卵集中成群,颜色艳丽,极易发现,易于摘除。
(2) 药剂防治:在幼虫分散前及时喷洒下列药剂: 2.5%功夫乳油4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5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注意重点喷叶背面。
(来源:溯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