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马铃薯环腐病英文名Potato ring rot异名马铃薯轮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是国内检疫对象。发生较普遍,是造成马铃薯烂种、死苗、烂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造成减产10%~20%,严重田块达50%~60%。
[为害症状]
(1) 苗期:苗期发病,病珠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分枝减少,地上部分萎蔫,叶片变小,产生褐色斑驳,皱缩,叶缘焦枯上卷,绿色部分较健株颜色深。严重时可导致死苗。
(2)成株期:开花后发病植株病叶自下往上由叶尖、叶缘向中心发展,叶片初呈水浸状,后变灰绿色,枯黄死亡,但枯叶不脱落。病株茎秆绿色,剖视茎秆维管束变黄褐色,用手挤压可出现乳黄色菌浓。病薯缩小,皮色稍暗。新收获的马铃薯症状不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后,薯块表皮粗糙,尾部红褐色,芽眼部位出现红色小点。切开薯块观察,维管束变为淡黄色,用手挤压有乳黄色菌浓流出,特别是在播种前切块时,更加明显。
[病原]:病原物密执安棒杆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型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sepedonicum (Spieckermann & Kotthoff) Davis et al.属真细菌目棒状细菌科棒状细菌属。
(1)形态:菌菌体短杆状,不形成荚膜和芽孢,好气性细菌,无鞭毛,不能游动,革兰氏染色阳性。
(2)特性:该菌生长温度4~32℃,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在温度55℃条件下经10分钟致死,生长最适pH值为7.0~8.4。环腐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
[侵染]:病菌主要在种薯内越冬。种薯带菌、切刀传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病株上结的薯块一般都是带病的,以病薯作种薯播种后就会发病。病菌从伤口侵入。
[发生规律]:病菌适宜温度为20~30℃;土温超过31℃时,病菌受抑制。在温度适宜情况下,阴雨连绵,排水不良时发病重。重茬地和地下害虫为害重的地块发病也重。晚播较早播发病重;春播较夏播发病重;结薯集中的品种较结蔓分散的品种发病重,切块播种较小薯整块播种发病重;施肥量小,特别是氮肥量偏少,发重也较严重。
[防治]
(1) 种薯防病:严格实行种薯检疫制度,防止带病种薯调入无病地区;建立2级或3级留种制度,通过严格选种、轮作、繁殖原种,并利用原种繁殖生产用种,大田生产不留种。防止切刀传染,在切种薯时,每人应备两把切刀,凡接触过病薯的刀,必须严格消毒,杀死刀上的病菌。将切刀投入不断煮沸的水中消毒,或浸没在5%石碳酸液中消毒。此外,还应注意切种薯场地和用具的消毒,一般喷洒2%硫酸铜液。
(2) 种植防病:播种前每100kg种薯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X280g加适量干细土拌种,或用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 800倍液浸种薯,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来源:溯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