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各地马铃薯栽培制度、栽作类型、品种类型及分布等,结合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参照地理、气候条件和气象指标,将我国划分为四个马铃薯栽培区。
1、北方一作区
本区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及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本区气象特点是无霜期短,一般在110~170 d之间,年平均温度在-4~10 ℃之间,大于5 ℃积温在2000~3500 ℃之间,年降雨量50~1000 mm。本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愠差大,适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因而栽培面积较大,约占全国马铃薯总栽培面积的50%以上,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因所产块茎的种性好,成为我国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本地区种植马铃薯一般是一年只栽培一季,为春播秋收的夏作类型。每年的4~5月份播种,9~10月份收获。本区晚疫病、早疫病、黑胫病发病比较严重,适于本区的品种类型,应以中晚熟为主,休眠期长,耐贮性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本区拥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称号的有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黑龙江省讷河市、宁夏的西吉县、河北省围场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县、陕西省定边县。
2、中原二作区
本区位于北方一作区南界以南,大巴山、苗岭以东、南岭、武夷山以北各省,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本区无霜期较长,在180~300 d之间,年平均温度10~18 ℃之间,年降雨量在500~1750 mm之间。本地区因夏季长,温度高,不利于马铃薯生长,为了躲过夏季的高温,故实行春秋两季栽培,春季生产于2月份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扣地膜或棚栽播种期可适当提前,5月至6月中上旬收获;秋季生产则于8月份播种,到11月份收获。春季多为商品薯生产,秋季主要是生产种薯,多与其他作物间套作。本区应选用早熟或极早熟休眠期短的品种,春播前应实行催芽处理,提早播种。本地区马铃薯栽培面积不足全国总栽培面积的5%,但近些年来,随着种植马铃薯效益及栽培技术的提高,种植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本区拥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称号的有山东省滕州市。
3、南方二作区
本区位于南岭、武夷山以南的各省(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自治区)。本地区无霜期在300 d以上,年平均温度18~24 ℃,年降雨量在1000~3000 mm之间。属于海洋性气候,夏长冬暖,四季不分明,日照短。本区的粮食生产以水稻栽培为主,主要在水稻收获后,利用冬闲地栽培马铃薯,因其栽培季节多在秋冬或冬春二季,与中原地区春、秋二季作不同,故称南方二作区。本区大多实行秋播或冬播,秋季于10月下旬播种,12月末至1月初收获;冬种于1月中旬播种,4月中上旬收获。本地区晚疫病和青枯病发生较严重,栽培的品种类型应选用对光照不敏感的中晚熟品种。本区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也是目前马铃薯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
4、西南单、双季混作区
本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区)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山区。本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区域广阔,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马铃薯在本区有一季作和二季作栽培类型。在高寒山区,气温低、无霜期短、四季分明、夏季凉爽、云雾较多,雨量充沛,多为春种秋收一年一季作栽培;在低山、河谷或盆地,气温高、无霜期长、春早、夏长、冬暖、雨量多、湿度大,多实行二季栽培。本区的主要病害是晚疫病、青枯病和癌肿病,主要虫害有马铃薯块茎蛾,应加强检疫工作。本区拥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称号的有贵州省威宁县。